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公开>标院动态>

【政策法规】关于印发清远市实施 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
2019-02-27 17:38:5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清远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质监局反映。
 
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8日
 
清远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制定我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加强标准制定、实施、监督、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发挥好标准的技术基础和技术规则作用,对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强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与趋势
  (一)过去五年实施环境与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家标准委《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省政府《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部署,不断健全技术标准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标准化工作在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加速新兴产业成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1.实施标准化战略机制体制逐步完善。2011年,市政府印发《清远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全市18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加以推进;2014年市政府同意设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市财政根据该专项资金上一年度的资金绩效评价及下一年度预算项目的绩效评审,经人大批复后,每年安排相应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我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促进全市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为我市的标准化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以标准化手段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成效。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得到巩固,企业办理标准备案累计达399项;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全市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认可161项;推行先进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期内“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达12家。
   3.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成果。紧紧围绕我市农产品生产,着力在植物良种、生态农业、高效栽培、绿色种植等方面,推进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针对清远鸡、茶叶、黑山羊、桂花鱼等具有清远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制订了31项省级、市级农业地方标准,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通过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4.标准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全市以技术检测机构为骨干的综合检测体系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以及科研院所、社会团体、骨干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能力持续增强。目前,质量监督检测、检验机构基本满足我市产业的检测服务需要,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完善,食品、建材、不锈钢、陶瓷、电子电器、塑料制品、印刷包装等产品的检验,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共举办了6期标准化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1200人次。
   5.标准化技术创新有成效。着力推动企事业单位加快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积极承担和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组织活动。五年来,企事业单位完成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35项、广东省地方标准15项,制定和实施联盟标准26项;建立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组(WG)。
 (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一是我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局限于技术标准方面的战略定位已经不能完整涵盖标准化工作的全部内容;二是标准化工作在推动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三是社会和企业的标准化战略意识有待增强,部分产业、科技或服务创新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标准;四是人才技术支撑不足,缺乏专门的标准化研究技术机构和一个服务于全市企业的技术标准信息平台。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常态下,发展动力将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消费拉动转变,给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迫切需要发挥标准的规范作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迫切需要发挥标准的调节作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迫切需要发挥标准的门槛作用;保障民生安全,迫切需要发挥标准底线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迫切需要发挥标准的承接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清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更是全面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攻坚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对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形势下,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质量强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节能减排、政府职能转变等工作迫切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战略工作。这给我市的标准化工作在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具有清远特色的需求:需要发挥标准的示范作用,服务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发挥技术标准的调节和门槛作用,服务做大做强优势传统产业,助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提质增效;需要我们以更开放的观念,服务企业应对世界贸易保护行为;需要发挥标准的标杆作用,助力我市推进旅游和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大力发挥标准化工作的示范作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需要发挥标准的底线作用,保障供给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产品的质量安全,以标准化促进保障民生安全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要求,结合贯彻落实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整体要求,以提升标准适用性、先进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巩固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先进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大力提高标准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增强社会标准化意识,争取在四大质量上都能提出和确立我市的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我市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需求引领。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团体、联盟、行业协会的标准化“领域召集者”作用,科学规划标准化工作。
   创新驱动。充分发挥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推进制度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服务,提升标准化工作的经济社会效益。
   协同推进。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标准化工作中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作用,形成统筹管理,分工负责的机制,充分调动地方和各单位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工作环境。
    开放包容。坚持“敞开大门”开展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以国际化促先进标准体系水平提升。
    三、主要目标
  (一)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建成适合我市实情,支撑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化工作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效果更加明显,标准化工作在政府、社会和市场中的定位更加科学,作用更加明显,政府各部门协同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机制体制更加顺畅,工作责任链条更加清晰。
  (二)标准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标准,培育一批采用先进标准的优势企业群体;优势主导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工作从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休闲服务延伸;服务业标准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且不断向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
   (三)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进一步完善产业先进标准体系,加紧建设服务全市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建设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有新突破,推动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累计达150项以上、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90项以上;以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设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达28个以上;以提升旅游服务业和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分别建成3个现代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试点、1个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行政审批、美丽乡村和新农村社区服务等综合标准化工作力争取得突破,标准化战略支撑具有清远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四)创新型公共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紧紧围绕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新增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2个省级质检站,基本构建覆盖主要产业集群或专业镇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技术机构提供服务、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工作与推进机制,公共检测技术研究和服务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标准化研究和服务机构得到发展,初步建立应对与防控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机制,基本满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应对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信息服务需求。
  (五)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巩固消灭无标生产成果,新培育一批企事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新增一批企业(单位)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培育一批标准联盟组织,制修订联盟(团体)标准累计达30项以上,全市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率超过85%,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标准化基础建设,健全工作机制。
    围绕国家和省对《标准化法》和《广东省标准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结合落实国家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在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中的作用。用足用活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管理扶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实施标准化战略保障机制体制。推动将制修订标准纳入科技成果范畴;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建立,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强化团体标准在市场机制中的作用,提高相关单位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推进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
    1.优势传统产业方面。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陶瓷砖、水泥、铝型材、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从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废物循环利用等环节入手,引导与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适用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形成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标准化管理格局,以先进标准促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节能减排标准促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
    2.新兴产业方面。实施新兴产业标准化推进工程,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稀散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领域,加强产品性能与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及测试方法研究,通过制定一批有一定影响力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抢占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推动“清远制造”向“清远智造”转变。
    3.加强企业标准化能力建设。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应对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支撑外贸新业态建设。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采标工作,鼓励更多的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助力清远产品走向世界。引导企业采用标准化技术开展生产管理,新增一批企(事)业单位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科研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健全推广现代农业标准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强标准化示范区的监督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水平,巩固各类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广成功示范经验,加快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基本形成以政府检测机构、社会检测机构和企业检验室三位一体的门类齐全、配置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与质量追溯标准体系。
   开展新农村标准化工作。立足于农村社区村落实际,推动美丽乡村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社区的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村社区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准体系研究,强化城乡规划相关控制指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新型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促进节能降耗减排、传承历史文化等,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规范建设。
  (四)推进标准化创新驱动能力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1.加大标准联盟组织的培育和扶持。鼓励成立标准联盟实体,规范联盟(团体)标准管理,建立完善联盟(团体)标准转化上升机制,支持实施较好的联盟(团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通过提升技术标准水平,在陶瓷砖、水泥、铝型材、医药及农产品等优势传统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共性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用先进标准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
   2.实施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标准创新工程。加强重大项目与标准化战略的对接,按照“技术创新—标准转化—做优做强”示范带动模式,在新型建材、新材料、生物技术、稀散金属、新型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中,强化技术研究与技术标准研制互动,大力开展技术标准联合创新基地和企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建立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将自主创新技术或专利融入标准化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与标准化“三同步”(科研与标准研究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同步、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实施同步)、自主创新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具有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企业。
   3.加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清远国家高新区,着力抓好科技平台、科技品牌、产业创新、创新服务体系以及深化科技合作等创新链关键环节建设,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新型建材、电子电器、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重点,不断提高省质量监督水泥及制品检验站、省质量监督装饰材料检验站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省质量监督陶瓷产品检验站和省质量监督再生有色金属检验站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加快构建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推进现行标准的宣贯工作。加强科研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科技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开展关键、共性检测技术攻关与研究。加强检验检测服务品牌建设,推进优势项目的检测结果实现国际或地区间互认,进一步发挥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在保障质量安全、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五)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大力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活动”,开展现代服务业各领域产业链的关键要素分析,突出抓好重点服务业和新型业态服务业服务过程和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和推广,逐渐健全和运用以旅游和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以长隆国际森林度假区项目为纽带,立足广清旅游一体化,重点开展家庭旅馆(民宿)服务质量标准、旅游集散地及咨询服务中心标准、清远温泉旅游特色项目服务标准制修订和应用;综合运用标准化基本方法,进一步推进旅游设施标准化、接待流程标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完善漂流生态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用标准化思维塑造清远大旅游形象,构建清远大旅游发展格局。加快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围绕源潭物流园区、华南铁路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健全产业物流标准体系,着力研究和制修订、推广应用专业物流服务标准,发展应用现代物流服务过程标准化技术规范,支撑我市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适应新兴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标准体系,提升电子商务标准,为企业创新和跨互联网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
  (六)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规范化。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重要战略部署,重点开展行政审批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领域标准信息收集与研究工作,以行政审批、乡镇(街道)综合服务和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标准化工作为重点,加强空白领域的标准制修订,积极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依靠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机构加强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宣贯和实施指导,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与反馈机制,运用现有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公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满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用标准化的手段支持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休闲娱乐业,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规范管理。
  (七)推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提高规避贸易壁垒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与防控。依托广东省WTO/TBT预警信息平台,研究在重点行业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信息系统,并使之与国家协调机制相适应。加强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确保各类信息畅通,保障我市企业合法合理利益。
  (八)推进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标准科研能力。
整合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互补,完善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清远市标准化专家库,形成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人才应用机制。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培训、主题讲座、学术交流等有针对性的标准化活动,提高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对标准化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化基础知识的认识水平,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的标准化人才。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不断充实标准化科研队伍,提升我市标准化科研水平,相关部门及单位须大力支持标准化人员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通过参与实质性标准化活动,不断提高我市标准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标准化行业协会的作用。
  (九)推进标准化改革统筹,增强发展动力。
   1.优化标准体系
    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部署要求,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激发企业标准活力。完善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标准管理机制。
----落实改革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逐步取消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加强标准与科技互动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对具有引领、规范作用和市场应用前景的标准,支持标准作为各项成果认定、评奖指标和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要内容。
   2.推动标准实施
   以加强机制建设为重点,以促进标准有效实施为目标,针对标准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创新标准实施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标准实施效益。
----研究建立标准实施的推动机制,制定符合本市标准化事业发展实际的政府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标准实施中有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履行职能时,积极引用和有效使用标准,出台符合发展需要的标准实施配套措施。
----建立健全标准宣贯考核机制,明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实施前的宣贯培训和考核要求,提高标准实施覆盖面。推进并规范标准化试点示范,提高试点示范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运用行业准入、生产许可、合格评定、认证认可、行政执法等手段,促进标准有效实施。
----强化企业实施标准的主体责任。支持企业开展标准研究和制定,构建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专利纳入企业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成果产业化协调发展。支持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
   3.强化标准实施监督
    以提高标准实施绩效为目标,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消费者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强制性标准监督,推动推荐性标准评价,提高标准实施监督的有效性。
----强化依据标准监管,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环保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重点依据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加强对标准实施效果的监督评价,开展标准实施后评估。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加强标准制定、实施和评价改进各环节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
----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反馈信息的分类处理和综合分析。鼓励各类媒体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挥消费者监督和企业自律作用,落实企业实施标准的责任,促进企业对不符合标准行为的自查自纠。
   五、重点工作
  (一)提升重点产业的标准创新。
   以稀散金属、建筑型材、陶瓷、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推动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着力研究制订一批严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先进标准,鼓励和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争取标准话语权。引导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加强对产业重要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探索建立技术、专利与标准相结合的机制,加快知识产权转化,推动核心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增强标准化与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制定实施一批融合自主知识产权的团体标准,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加快新兴支柱产业标准研制。
    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产品的标准研制速度,推动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机制,支持产学研联合研制重要技术标准并优先采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加大对稀土功能材料、轻量化汽车材料、先进能源及光电子材料、环保节能新材料等新产品的标准制定。装备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加强对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梯制造等重要标准的研究攻关。
  (三)完善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
    围绕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低碳城市的要求,落实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有关规定,加快建立科学适用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实现主要高能耗行业、主要终端用能产品的能耗定额和能效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严格实施国家有关能效标准基础上,从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废物循环利用等环节入手,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节能减排标准体系,重点制定节能、节水、环保领域包括生产设备节能、高效节能型产品、节能技术以及再制造等方面的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绿色低碳与清洁生产,鼓励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研发与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制订并实施一批严于国家标准的用能产品能效、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用水限额等节能降耗地方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以促进地方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推动作用。
  (四)推广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建立“服务清单”,实施行政机关服务目录标准化、岗位职责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操作规程标准化、服务环境标准化、网上办事标准化、政务公开标准化等方面标准化建设,建立机关服务标准化体系,提高办事效率,为清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的政务环境,开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并将良好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推动物业管理实施标准化、积极创建物业管理先进标准体系试点,推进物业管理基本的运行、维护、服务相关标准的研制,建立可测量、可评估、可监督、合理有效的物业服务标准体系。
  (五)推动旅游行业实施标准化。
    全面贯彻实施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资质、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信息、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旅游服务环境保护、旅游者权益保护等系列标准,重点规范旅游企业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权益。结合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重点开展旅游安全管理标准、旅游公共服务标准,酒店、家庭旅馆服务质量标准,旅游集散地、咨询服务机构标准,餐饮服务业标准、民俗特色旅游标准、团队旅游应急服务标准等研制,构建具有清远特色的旅游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我市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业等市场主体建立质量等级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与旅游相关行业标准化体系相衔接的完整科学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加大旅游标准化宣传推广和贯彻执行力度。加强全行业旅游标准化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标准化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水平。
  (六)全面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
   贯彻落实商务部、国标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展完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强商贸物流标准实施和推广等工作。提升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标准化水平,推广使用标准托盘和周转箱,重点推进“三个体系建设”(配套设备体系、服务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体系),沿供应链上下游推进物流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仓储费用,减少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七)提升标准化基础能力。
   以整体提升标准化发展的基础能力为目标,重点推进标准化核心工作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发挥好标准在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及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组织推动相关单位积极承担国际TC/SC/WG的工作,重点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抢占国际标准话语权。
——推动作为标准化技术支撑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研究,解决“测不了、测不准、测不快”问题,重点支持民生计量、能源计量等领域检测技术攻关,促进计量检测科学发展。
——围绕标准化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完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动标准化专业学历学位教育,开展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开展面向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标准化技能培训,开展面向政府公务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知识宣传普及。
——围绕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标准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依托广东省标准化信息数据库,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标准资源和信息共享,提升标准信息服务能力,有效满足不同行业的标准化需求。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推动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市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充分调动科技、质监、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等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人才保障。
   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其纳入到我市人才战略的范畴。努力在教育机构、企业等合作建立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开展以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管理与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等为主要对象的标准化宣传培训。加大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标准化战略意识培训,支持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专业网站建设,支持开展各种类型的标准化业务专题培训。
 (三)资金保障。
   鼓励各县(市、区)建立标准化战略专项资助资金,支持TC/SC/WG建设,资助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标准制修订,扶持开展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对具有专利等自有知识产权或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和产品,在技术标准方面的科技项目立项、验收、成果和奖励,给予优先支持,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所形成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项目。
  (四)基础保障。
        争取政府支持,建立清远市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遵循“公益、共享、完善、提高”的方针,集标准查询、标准化业务管理于一体,实现全市标准化信息资源免费共享和服务开放。进一步加大标准化战略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和“世界标准日”、“质量月”、标准化专题培训活动,加强标准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化工作宣传以及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切实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营造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的良好氛围。
  (五)监督保障。
    健全以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为主要形式的强制性标准监督机制,强化依据标准监管,保证强制性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建立完善标准符合性检测、监督抽查、认证等推荐性标准监督机制,强化推荐性标准制定主体的实施责任。建立以团体自律和政府必要规范为主要形式的团体标准监督机制,发挥市场对团体标准的优胜劣汰作用。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监督机制,保障公开内容真实有效,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加强标准实施的社会监督,进一步畅通标准化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