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知识>

清洁生产机会识别方法

信息来源:
2018-09-14 12:24:32

清洁生产机会识别方法是指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调研诊断提出清洁生产方案的方法。清洁生产机会识别方法有很多种,通常最常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方法。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在二战结束前后提出并加以使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它从系统的着眼点或角度去考察和研究整个客观世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是诊断和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咨询或研究项目看成为系统工程,通过系统目标分析、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系统资源分析和系统管理分析,可以准确地诊断问题,深刻地揭示问题起因,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
   系统分析的核心内容有两个:其一是进行“诊断”,即找出问题是及其原因;其二是“开处方”,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可行方案。在清洁生产审核实践中,清洁生产机会识别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系统分析方法。在清洁生产审核的预评估阶段,把生产过程看作一个系统,并抽象出原辅材料(动力)、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和废弃物等八个要素,见图。
 
    围绕废弃物(污染物)在哪里产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减等问题,通过对生产过程八个要素的对标分析和成功案例比照分析,找出改进点,并确定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备选重点和重点、设置清洁生产目标。进入审核的评估阶段,在对审核重点进一步系统分析基础上结合物料或能量或水或污染因子平衡分析诊断,查找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
二、对标分析方法
    对标分析,又叫标杆分析和基准分析,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等相关内容和指标,与先进企业作为标杆或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改进方案的诊断和研究方法。对标分析是一种系统、科学和规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既可用于清洁生产机会识别,也可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
  清洁生产机会识别的对标分析,以废弃物(污染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重点,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确立清洁生产的对标因素;选择标杆或标准;企业情况与标杆或标准相关对标因素的差异性比较分析;提出并选择可行改进方案。对标因素是指“对什么”的问题,生产过程的八个要素理论上讲都是重要的清洁生产对标因素,但在清洁生产实践中,对标分析的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方面的对标分析
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方面的对标分析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对企业在用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对照比较,查找可行方案的分析方法。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适用法规主要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工信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公告(工节[2009]第67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限制类产业指导目录:
1、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工艺技术落后,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
2、不利于安全生产;
3、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
4、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5、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生产能力明显过剩;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淘汰类产业指导目录:
1、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2、严重污染环境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3、 产品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或行业规定的最低标准;
4、 严重浪费资源、能源;
5、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关限制类和淘汰类目录内容可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确定。
(二)能耗指标限额对标分析
能耗指标限额对标分析就是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能源消耗强度指标)与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能耗限额标准对比分析,查找可行方案的分析方法。到2009年底,国家颁布的能耗限额标准共22个,见表5-1
5-1  国家高能耗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序号 名称 发布 实施  
1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07 2007-12-3 2008-6-1  
2 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8-2007 2007-12-3 2008-6-1  
3 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49-2007 2007-12-3 2008-6-1  
4 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0-2007 2007-12-3 2008-6-1  
5 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1-200 2007-12-3 2008-6-1  
6 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2-2007 2007-12-3 2008-6-1  
7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6-2007 2007-12-3 2008-6-1  
8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7-2007 2007-12-3 2008-6-1  
9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8-2007 2007-12-3 2008-6-1  
10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0-2008 2008-1-9 2008-6-1  
 
11 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1-2008 2008-1-9 2008-6-1  
 
12 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08 2008-1-9 2008-6-1  
 
13 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3-2008 2008-1-9 2008-6-1  
 
14 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4-2008 2008-1-9 2008-6-1  
 
15 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5-2008 2008-1-9 2008-6-1  
 
16 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6-2008 2008-1-9 2008-6-1  
 
17 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7-2008 2008-1-9 2008-6-1  
 
18 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8-2008 2008-1-9 2008-6-1  
 
19 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9-2008 2008-1-9 2008-6-1  
 
20 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0-2008 2008-1-9 2008-6-1  
 
21 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51-2008 2008-1-9 2008-6-1  
 
22 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70-2008 2008-1-21 2008-6-1  
 
 
(三)清洁生产指标对标分析
清洁生产指标对标分析是指将企业清洁生产指标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进行对标分析。从生产过程看,三耗(物耗、能耗、水耗)与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是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强度与排放强度的重要指标,其指标的先进程度反映了清洁生产的先进程度。通过清洁生产指标的对标分析,查找不足与成因,从而提出可行改进方案。到目前为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有30个行业;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有56个(见本书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建设)
(四)污染物控制对标分析
污染物控制的对标分析是指将企业的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指标与国家和省污染物控制标准对标分析,确定企业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达标程度,进而查找控制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可行方案。
污染物控制对标分析适用标准(见本书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建设)
三、成功案例比照方法
成功案例比照方法是指利用已经实施成功的案例进行对照,提出可行清洁生产方案的机会识别方法。如变流量运行的风机和水泵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节能,在企业清洁生产机会识别过程中,如果也有类似变量运行的风机和水泵,就可以考虑研究变频节能技术改造的问题。成功案例比照方法的关键是要掌握成功案例及其实现条件。只有实现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成功的复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七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方案是成功案例比照的范本(见附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七个行业清洁生产方案目录)
四、平衡分析方法
平衡分析法是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分析事物之间发展是否平衡,揭示出事物间出现的不平衡状态、性质和原因,指导人们去研究积极平衡的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作为清洁生产机会识别的平衡分析方法是深入分析生产过程相关要素的不平衡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改进措施的诊断方法,是清洁生产审核的主要技术工具之一。在清洁生产审核实践中,通常有物料平衡分析、能量平衡分析、水平衡分析和污染因子平衡分析等内容。
作为清洁生产机会识别的平衡分析方法有四个基本要件:平衡适用标准;平衡测试采用的仪器、仪表;平衡测试方案;平衡测试和统计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本章重点介绍企业能量平衡及其分析方法。
(一)企业能量平衡
1、企业能量平衡的概念和目的 
企业能量平衡分析是以企业为对象对企业所用各种能源、耗能工质的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和企业所用能源、耗能工质的消耗与有效利用及损失之间的平衡。

企业能量平衡目的是全面掌握企业内各类能源的来源、流向、数量、构成等情况;分析诸如主要耗能设备热效率、能源转换效率、能源利用率、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综合能耗、余热余能资源量及可利用量、已利用率等方面的企业用能水平;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最好实绩等查找企业节能潜力及部位,为制定节能技术改造方案提供依据。
2、企业能量平衡分析适用标准
企业能量平衡适用标准主要有: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589-2008)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GB/T16614-1996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8-2000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GB/T 13234-91
《热量单位符号和换算》(GB2586-91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2587-2009
《企业能量平衡技术考核验收标准》(GB3794-83)
《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GB/T6421-1986)
《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8222-2008)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171672006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86)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93)
《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96)
3、企业能量平衡的方法
企业能量平衡采用测试计算与统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测试计算-其结果反应测试状况下的水平,以主要耗能设备的测试数据进行综合计算;统计计算-其结果反映设备实际的平均水平,它是以统计期内的计量和记录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计算。
4、企业能量平衡的范围及用能体系的划分和构成
确定企业能量平衡的边界是准确有效开展能量平衡分析的前提。企业能量平衡范围是本企业经营范围内所有用能部门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和设备、设施用能,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医院、学校用能不包括在内。
企业能量平衡的体系划分和构成,以能源流向划分为: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四个环节。 
 
购入贮存
能源的购入贮存环节是企业能源的进口,一般包括企业的供销、计划、财务、储运等部门,是了解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关键环节。
加工转换
加工转换是企业工艺所需直接消耗的能源转换环节,包括一次转换和二次转换。一次转换部门有发电站(或热电站)、锅炉房、炼焦厂、煤气站等;二次转换部门有、空气压缩站、制冷站等。要特别注意,一次转换部门是一个企业耗能大的部门,是企业能量平衡与节能工作的重点。
输送分配
输送分配是将企业用能送到各终端用能部门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各种输电线路,蒸汽、煤气管网等,均可列入输送分配系统。
最终使用
最终使用是企业能源系统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对不同的企业,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企业构成差异很大。一般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主要生产系统用能,也称为生产系统用能,指生产车间或生产装置的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指为主要生产系统服务的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风、采暖、制冷、仪表等辅助设备用能;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指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用能单位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用能,如浴室、食堂、保健站、倒班休息室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能力平衡分析除了要准确划定平衡范围和边界外,要特别注意能源的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防止重复统计和漏计。
5、企业能量平衡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能量平衡来改善能源利用,目前主要有三类指标:综合能耗、能源利用率、能源的梯度利用和回收率。具体指标是单位产品(产值、增加值)综合能耗,主要设备效率和系统能源利用率。
6、企业能量平衡的程序
企业能量平衡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准备工作、测试工作、统计工作、整理计算工作、分析总结、主要结果整理。
(二)企业能量平衡分析方法
能量平衡的分析方法有比照分析法、对标分析法、工序分析法和反平衡分析法等。
比照分析法和对标分析法本章已经介绍。而工序分析法是指对特定单元或特定设备进行的能量平衡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直接分析某工序或某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某设备的实际效率,为清洁生产机会识别提供有效的技术工具。
反平衡分析法是以测试能量系统的损失量为重点的能量平衡分析方法,在清洁生产的能量平衡分析实践中,能量反平衡分析法是识别清洁生产机会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