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知识>

循环经济的发生发展

信息来源:
2018-09-14 12:10:05

1.传统线性经济的终结
“当观察不再支持理论的时候,就是改变理论的时候。”这是科学史家托马斯·科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里提出的观点。过去半个世纪的经济指标,显示出了经济的巨大进步。1950年到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了6倍,国际贸易发展得更快。道琼斯指数从1990年的3 000攀升到2000年的11 000。经济政策造成世界经济的超速增长,也正是这些政策正在破坏经济的支持系统,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毁坏着森林、牧场、渔场和耕地等四大生态系统。毫无疑问,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这种线性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扔弃到空气、水体、土壤、植被这类被当作地球“阴沟洞”或“垃圾箱”的地方。线性经济正是通过这种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垃圾的运动,通过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
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指出,我们的世界“已经从以人造资本(虚无事物)代表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的时代,进入一个以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本(实在事物)取代其地位的时代”。人类发展的早期,稀缺的是人造资本,而自然资本则非常丰富;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人造资本越来越雄厚,而由地球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稀缺,自然资本正在迅速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
许多现象表明,现行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经济政策。用经济术语来表述生态系统,其作用就像一笔捐赠的基金。基金减少,利息收益减少;基金最后耗尽,利息收益也没有了。经济赤字是人们彼此之间的借贷,生态赤字却是我们取自于子孙后代。保险公司敏锐地觉察到气候的微弱变化能够导致损失量的飞跃。20世纪90年代的大自然灾害,3倍于60年代,经济损失增加7;据英国最大的保险集团测算,全世界范围的财产损失,每年大约上升10%,按照这个速度,2065年的损失将会超过预计的世界总产值。由此可见,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对传统线性经济进行革命的时候了。
2.深绿色的环境革命
1992年地球峰会上,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发表了《发起一场环境革命》的文章。他论述道,未来这场以深绿色为特征的环境革命与20世纪6070年代的浅绿色环境运动(即传统的环境保护运动)具有质的区别,它不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简单修补,而是要与严重牺牲环境的旧的工业文明进行决裂,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提高人类生存发展的质量。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建立在环境与发展分裂的思想基础上,是第一次环境运动的基调;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则要求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次环境运动的主题。浅绿色的环境观念较多地关注对环境问题的描述和渲染它们的严重影响;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则重在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及在此基础上的解决途径。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常常散发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情绪,甚至反发展的消极意识;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则要弘扬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积极态度。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偏重于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强调从技术到体制和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科的研究。概言之,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就环境论环境,较少探究工业化运动以来的人类发展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其结果是对旧的工业文明方式的调整和补充;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洞察到环境问题的病因,藏匿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之中,要求从发展的机制上防止、堵截环境问题的发生。因此,它更崇尚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变革。区别浅绿色的环境概念与深绿色的环境概念对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全民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环境问题,但关注的后面却存在着绿色程度的差异;如果我们不引导大家去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方式,总是停留在不触及旧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号召人们去被动地应对环境问题,那环境问题不但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防治和解决,而且会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不时重现甚至持续恶化。而循环经济就是解决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尖锐冲突的非常有效的经济模式。
3.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思想。他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看作是循环经济最早的雏形。在国际环境运动兴起的初期,鲍尔丁就敏锐地认识到必须进入经济过程思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当时正在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以新的“循环式经济”代替旧的“单程式经济”。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在当时看来有相当的超前性,它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应该从效法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服从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学规律。
4.循环经济理念的演变过程
国际社会开始有组织的环境整治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循环经济的思想更多地还是先行者的一种超前性理念,人们并没有积极地沿着这条线索走下去。当时,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所谓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20世纪80年代,人们注意到要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思想上和政策上都有所升华。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总的说来,20世纪708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
20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以后,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才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零敲碎打的做法才有可能整合成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20世纪90年代思想飞跃的重要前提是系统地认识到与线性经济相伴随的末端治理的局限: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现有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整合性思考问题的方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0

上一篇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