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洁生产>信息动态>

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任务

信息来源:
2021-08-03 17:24:26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最深、力度最大、进展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图片

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新挑战

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挑战。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全球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相互交织,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造成显著影响。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不强、行动不实。

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粗钢、水泥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仍然偏低,局部地区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生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我国的空气质量与发达国家历史同期还有较大差距,全国近4成城市空气质量尚未达标,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有发生。城市黑臭水体尚未长治久清,一些流域生态用水短缺、湖库富营养化、河口海湾污染等问题仍然突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压力大,新污染物不容忽视。

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须完善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容和贯彻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与政策发挥作用不够。生态环境监测监管与信息化建设滞后,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运用不足。

 
图片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特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新形势下,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把握新发展阶段需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我们必须把握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到2035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国家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也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高度融合。新发展理念要求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保障作用,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准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法规、政策、标准,着力建立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图片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新形势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方向。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和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出台实施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倒逼经济、产业、能源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在大气方面,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在水体方面,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加强陆海统筹,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提升重点流域水生态质量,建设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在土壤方面,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加强白色污染和危险废物治理,持续开展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环境风险方面,紧紧盯住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领域,治理新污染物。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修复。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气候治理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经验、增强中国话语权,持续向全世界分享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积极参与重要国际环境进程与公约谈判。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行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绿色复苏。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重点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司法保障、公众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完善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重点在监测监管执法能力、环境市场化投入机制、全民绿色行动等方面取得突破。
 

来源:《旗帜》2021年第七期

作者: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0